​【我为“十四五”献计策·高端访谈】宋献中:登高望远 务实管用 编制好“十四五”规划

发布时间:2020-12-30 15:52 发布单位:发展规划处新版网站

【开栏语】

今年4月,暨南大学正式启动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国家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窗口期,是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也是中国特色迈向世界舞台、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历史性跨越的决胜期。

站在新时代历史起点上,暨南大学要深刻把握新时代背景下办学使命和办学方针的历史性转变,肩负起服务国家大统战以及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使命和职责。

未来五年,如何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转化为办好暨南大学的生动实践,奋力开创华侨高等教育事业新局面?如何更好地延续传统文科强校优势,在新文科建设上再上层楼?如何进一步优化多校区学科布局,更好地服务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如何提升大学文化品牌建设,弘扬暨南精神,更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洲四海?

为进一步提高学校十四五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与发展规划处联合策划推出我为‘十四五’献计策全媒体报道,邀请相关领导、专家、师生与校友,激活校内外暨南人力量,通过多维度、多视角的深度访谈,为学校未来五年发展与谋篇布局积极建言献策,并通过全媒体平台刊发系列报道。

策划:麦尚文 顾乃华

统筹:苏运生 闫昕

执行:李梅 李伟苗 苏倩怡 闫芳 杜明灿 张俊苓 章瑞倚 林聪灵

 

宋献中:登高望远务实管用编制好“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这个五年对于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于暨南大学的发展意义非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重要指引,科学谋划学校“十四五”时期新发展,要求我们既要学会“登高望远”,善于研究分析新形势、新情况,又要学会“始于足下”,深刻把握学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及主要矛盾,让规划更接地气,彰显暨南特色,从而走出一条登高望远、务实管用的发展新路子。要重视在“六个方面”下功夫:

(暨南大学校长宋献中)

一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育新时代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完善国内一流、侨校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以学位点自治为核心的研究生培养管理体系,提升研究生教育创新水平。大力推进港澳台侨学生本硕贯通培养、内地学生硕博贯通培养。努力将时代精神、优秀文化、教育理念、思想主旋律融入到学生的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全过程中,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创新思维、宽厚基础、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和未来领导者。

二是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为核心,推动学科“高原”上建“高峰”。以学科集群化发展为思路,优化“三地五校区”学科布局,完善交叉学科发展机制,打造一流生物医药学科群、“统战+”高峰学科群等,加快“新文科”“新工科”“新医科”布局,努力建成“高峰凸显、高原林立、特色鲜明、基础牢固”的一流学科发展体系。

三是以加快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坚持引培并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动力,深化教师师德师风、科研能力、教学水平、分类管理、绩效激励等多维评价体系的融合,着力打造一支总量充足、结构优化、德才兼备、富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符合“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要求的分层次、多元化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四是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攻方向,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聚焦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出现的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重点发展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东省“双十”产业集群建设密切相关的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领域,以及推进生物、医学、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技术的相互渗透、交叉融合、群体突破。以学校的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知识产权局“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科技部首批“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等平台为依托,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载体建设,设立产业引导基金,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有力支撑。

五是以服务大统战工作为落脚点,发出强有力的暨南声音。要发挥学校人文社科的优势,更好的服务于党和国家统战工作大局;要加强特色新型智库平台建设,构建暨南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打造充分彰显暨南特色、辐射粤港澳地区的高端智库品牌。以暨南大学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院、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等三个国家级智库型研究基地的实体化建设为契机,集中优势力量,建设具有侨校特色的统一战线智库平台。推进中华文化传承传播中心建设,构建起“线上+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立体化平台,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及人文氛围,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洲四海。

六是以师生员工为中心,大力提升管理服务水平。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做好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加强各校区住房、医疗和基础教育等设施的配套供给,努力为职工解决后顾之忧。结合学校发展和社会经济情况,建立完善合理的教职工收入分配及增长机制,营造安全、和谐、幸福的校园学习与生活环境。切实提升广大师生员工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学校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与做好学校“十四五”规划有机结合起来,既加强“顶层设计”,考虑学校中长期的发展战略规划,又坚持“问计于民”,充分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建议。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推动学校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